慧聰熱泵網 2015年9月7-9日,2015第七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在山東濟南隆重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新常態新思維新突破”,由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和國際地源熱泵協會中國區委員會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地源熱泵企業、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大專院校、房地產開發商、設計院、監理單位以及關注地源熱泵行業未來發展的400余位專業人士到會并參觀了同期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產品與技術博覽會。 
2015第七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 大會組織行業專家對新常態下的地源熱泵行業的“互聯網”技術、“云”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技術、地源熱泵的EMC/PPP應用模式和國外地源熱泵技術和發展等創新應用及國內外行業熱點話題展開討論交流,以全新視角、全新思維,解讀政策,分享經驗,積極為我國地源熱泵業內企業在“新常態”中的發展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據了解,國家近期出臺《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對節能減排行業,尤其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節能領域的應用又將帶來新的契機,而由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正在組織相關機構和行業協會開展的《“十三五”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將進一步為中國的地熱能產業以及地源熱泵行業增添新的發展活力。 本次論壇以“新常態新思路新發展”為主題,共有28場政策與技術主題報告演講,31位嘉賓代表登臺發言。開幕式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副主任董穎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地源熱泵》雜志主編方肇洪教授代表承辦方講話,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徐軍祥副局長、山東省國土資源廳環境處王光信處長、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王東青秘書長代表嘉賓先后致辭,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陳梓慧和德國圖賓根大學朱科博士共同主持大會。 
2015第七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特聘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汪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山東建筑大學首席教授方肇洪,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推廣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寧波,全國區域能源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許文發,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地熱研究室主任王貴玲,湖北省暨武漢市土木建筑學會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主任陳焰華,沈陽市地源熱泵協會秘書長、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暖通總工郭曉朝,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馬最良,江蘇省制冷學會副理事長兼空調熱泵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建忠,山東建筑大學熱能工程學院院長、地源熱泵研究所副所長刁乃仁,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市綠色建筑學會副秘書長丁勇,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所長馬一太,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地源熱泵研究所所長、武漢市地源熱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平放,天津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何耀東,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孫德興,山東省建筑設計院研究員李向東,當代置業的新動力(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巖,國際地熱中心主任Dr.ClausHeske,德國德累斯頓大學邵亥冰教授,山東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偉,浙江陸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驚濤,永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冀雄、北京市華清地熱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工張文秀、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志平等發表了精彩演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發表了題為《“一帶一路”,熱泵先行》的報告,拉開了本屆大會的演講序幕。汪集?院士指出,中國科學院為響應“一帶一路”的戰略的實施,已經或正在部署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合作;二是人材培養;三是依托中科院有研究特色的優勢學科和領域,建立針對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卓越中心”。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看,包括我國在內的中亞、南亞、中東地區氣候干燥,蒸發量大,降水稀少,水資源短缺,因此,應盡量減少水源熱泵的應用,大力發展地源熱泵。 “一帶一路”既要求互聯互通,又強調創新發展,里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汪集?指出,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建筑節能空間巨大。我國現有建筑面積超過500億平方米,若以現有建筑面積的5%,新增建筑面積的40%采用地源熱泵供熱,則供熱面積可達32.5億平方米,潛在市場規模1萬億元。 隨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發表了題為《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能源轉型與革命》的演講。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從地源熱泵行業的屬性、地源熱泵國際現狀和發展趨勢、“十三五”規劃對地源熱泵的期望三大方面闡述了地源熱泵行業美好發展前景。鄭克?表示,為推動地源熱泵行業發展,住建部、財政部等國家部門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如2006年開始的建筑節能示范項目、2010年開始的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及2012年開始的可再生能源示范智慧城市,這些政策已經累計支持了291個項目、52個縣、3個區、10個城鎮和21個城市。 鄭克?教授也為與會者帶來了國際地源熱泵發展的最新動態。國際地熱協會每五年主辦一次的世界地熱大會于今年4月19-24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2015世界地熱大會統計顯示,2015年地源熱泵的年利用能量為325028TJ/a,比2010年世界地熱大會的統計數據增長了1.62倍,平均年累進增長率為10.3%;地源熱泵總設備容量為49898MWt,5年間增長了1.51倍,平均年累進增長率為8.65%。2015年地源熱泵設備容量的世界前5名分別是美國、中國、瑞典、德國和法國;2015年地源熱泵年利用能量的世界前5名分別是中國、美國、瑞典、芬蘭和加拿大。 鄭克?教授于7月9日出席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主持召開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初稿)的專家討論。鄭克?在本屆大會上向與會者透露,在2014年我國完成地源熱泵應用面積3.5億平方米的基礎上,至2020年完成全國地源熱泵應用總面積7億平方米,同時常規地熱供暖和發電指標將進一步提高。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地熱研究室主任王貴玲向與會者以圖文結合、數據分析的形式重點介紹了我國省會城市調查評價成果。王貴玲指出,2014年底,全國地源熱泵總利用面積達3.5億平方米,其利用淺層地熱能的裝機容量已超過12.85GWt,年利用能量109430TJ,2010年以來的平均年累進增長率約28%,仍遠高于世界增長速度。 全國區域能源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許文發教授發表了題為《新常態下區域能源應用技術的探討》的演講。許文發指出,區域供暖、區域供冷、區域供電以及解決區域能源需求的能源系統和它們的綜合集成統稱為區域能源?,F在我國每年以20多億平方米的竣工面積在進行建設,這些面積大多以新建的區域或是改建、擴建的區域形式出現,但是還有些地方對區域能源問題認識不夠。許文發呼吁,區域能源規劃是區域良性發展的必修課,只有做好區域能源規劃,才能使所建設開發的區域在今后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中沒有節能減排的后顧之憂。 9月8日下午,國際地熱中心主任Dr.ClausHeske首先發表了題為《德國淺層和深層地熱的應用》的演講(中文翻譯:德國圖賓根大學朱科博士)。 隨后,中國地質調查局淺層地溫能研究推廣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寧波以北京為例,深入分析了地熱、淺層地溫能及再生水熱能綜合利用研究與前景。李寧波指出,北京市地源熱泵項目分布不均,規模大小不一。地下水地源熱泵項目主要分布在海淀、朝陽、豐臺、順義四區,占服務面積總數的65%;而地埋管地源熱泵項目主要分布在順義、海淀、昌平、大興四區,占服務面積總數的75%。截至到2014年底北京市地源熱泵實現供暖面積已超過4000萬平方米。 李寧波表示,利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強環境建設,建立和諧社會與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對地熱、淺層地溫能的勘查與開發利用仍將呈逐年增長之勢?;趩我焕玫責?、淺層地溫能以及再生水熱能資源存在的局限性,兩種或三種方式的系統結合已逐漸被推廣和大范圍應用。在新常態下的城市供暖手段將不再拘泥于一種單一方式,結合互聯網+與能源合同管理的新模式,將更有效地發揮地熱、淺層地溫能以及再生水熱能的資源優勢。 湖北省暨武漢市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主任陳焰華以湖北省為例發表了題為《地源熱泵工程應用關鍵技術問題探討及案例分析》演講。陳焰華主任重點介紹了地源熱泵技術發展和建筑應用現狀、地下水地源熱泵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地埋管地源熱泵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地源熱泵技術推廣應用對策分析與建議等四大部分內容。期間,他還介紹了湖北省圖書館新館、武漢新城國際博覽中心一期(地源熱泵+集成冷凍站)、武漢光谷軟件園軟件新城、武漢長航三鼎藍晶綠洲等大型項目。 《地源熱泵》雜志主編、山東建筑大學方肇洪教授作為我國地源熱泵空調技術的開拓者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建筑綠色供熱與地源熱泵技術》的主題報告。沈陽市地源熱泵協會秘書長、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暖通總工郭曉朝在大會上作了題為《沈陽市地下水源熱泵、原生污水源熱泵、再生水源熱泵和土壤源熱泵等運行狀況調查分析研究》報告。當代置業(中國)/新動力(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巖作為房地產商代表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當代可再生能源實踐與研發》的演講。 9月9日上午,華清地熱?地源熱泵供熱技術分論壇和格瑞德?地源熱泵技術創新分論壇同期召開,兩大分論壇分別由北京市華清地熱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冠名贊助。沈陽市地源熱泵協會秘書長郭曉朝和湖北省暨武漢市土木建筑學會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主任陳焰華分別主持兩大分論壇。 華清地熱?地源熱泵供熱技術分論壇上,江蘇省制冷學會副理事長兼空調熱泵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建忠發表了題為《某圖書館建筑復合地源熱泵空調系統設計與應用》的演講,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馬最良教授發表了題為《單雙集耦合熱泵供熱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山東建筑大學熱能工程學院院長、地源熱泵研究所副所長刁乃仁教授發表了題為《地源熱泵及其復合系統供熱技術》的演講,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市綠色建筑學會副秘書長丁勇發表了題為《地源熱泵輔助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可行性研究》的演講,天津地源熱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工業大學教授何耀東發表了題為《地下水源熱泵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及如何應對當前出現的焦點、疑點、難點問題》的演講,北京市華清地熱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工張文秀也出席會議并發表了精彩演講。 格瑞德?地源熱泵技術創新分論壇上,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所長馬一太教授發表了題為《熱泵是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技術》的演講。山東省建筑設計院李向東研究員發表了題為《基于地源熱泵的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設計與實踐》的演講,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地源熱泵研究所所長、武漢市地源熱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平放發表了題為《地源熱泵能效評估方法研究及其應用》的演講,德國德累斯頓大學邵亥冰教授發表了題為《地熱系統分析流程:OpenGeoSys的介紹》的演講,哈爾濱工業大學孫德興教授發表了題為《污水源熱泵技術的創新與未來》的演講,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志平也出席會議并發表了精彩演講。 大會同期還舉辦了為期兩天的2015第二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產品與技術博覽會,是為國內外地源熱泵相關企業推介合作項目搭建的最佳平臺。其中,中瑞新能源、陸特能源、永高、四季春、華清地熱、格瑞德、安易買、豐盛新能源、中科華譽、富爾達、天加、綠特、富田、山東科靈、瑞冬集團、沈氏節能、滄州明珠、淄博潔林、菲時特、上海安巢、圣大管材、菲索、沃弗圣龍、彤旭管業、中緣凌天、濰坊友家、創利思源等40余家國內外知名暖通公司參加了本屆博覽會。 9月9日下午,大會組委會安排與會人員參觀考察濟南市優秀地源熱泵工程――濟南藍石•大溪地能源站項目。該項目由山東中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空調冷熱源系統采用了土壤熱泵系統、水蓄熱、燃氣鍋爐、空氣源熱泵熱泵等能源方式。用戶分一期和二期建設,其中一期夏季冷負荷由土壤熱泵機組承擔,冬季熱負荷由土壤熱泵機組及燃氣鍋爐承擔。本項目根據冬季熱負荷確定土壤熱泵機組,并確定地下換熱器的數量。以保證地下換熱器的熱平衡原則,確保熱泵機組承擔的夏季冷負荷。 新常態需要新思維,新思維孕育新突破。來自全國各地的400余名地源熱泵從業精英及政府嘉賓、行業協會領導,通過兩天會議的認真學習、深入交流和研討,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收獲頗多,并希望今后進一步加強交流、促進合作,以新姿態、新努力,在新常態下作出新的貢獻。(作者:胡蘭英) 責任編輯:楊夢曦 |